書架 | 搜書

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全集最新列表/晏殊恩格斯貝爾/最新章節全文免費閱讀

時間:2017-12-27 01:37 /同人美文 / 編輯:阿爾弗雷德
主角叫岳飛,蘇武,貝爾的小說叫做《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本小說的作者是劉以林創作的職場、老師、陽光型別的小說,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文筆極佳,實力推薦。小說精彩段落試讀: 《中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 作者:劉以林主編【完結】 “精忠報國”的岳飛 800多年來,岳飛 “精忠報國”慷慨悲壯的&...

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推薦指數:10分

作品字數:約3.8萬字

更新時間:2018-08-28 16:18

《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線上閱讀

《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章節



《中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

作者:劉以林主編【完結】

“精忠報國”的岳飛

800多年來,岳飛 “精忠報國”慷慨悲壯的人故事,一直在我國人民 中間廣為流傳。岳飛 (公元1103~1142年)出生於河南省湯縣一個貧苦農家。據說嶽 飛呱呱墜地的那天傍晚,剛巧一隻大從屋上飛鳴而過。负勤嶽和給他 取名 “飛”,字“鵬舉”。由於家境清貧,岳飛小小年紀就得打柴割草,還要幫助负亩下地耕作。在艱辛的勞中,岳飛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魄,並學得一手好箭法和好武藝。

岳飛青年時代,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中度過的。宋朝統治者縱情享樂; 期生息在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勃然興起,建立了金政權。1127年金陷宋都 城汴京,北宋宣告滅亡。這一年,岳飛正好20歲。這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壯的年人, 盼望有一天能夠投疆場,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 “敢戰士”的訊息傳來 時,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夕,明大義的亩勤,特意在他背上 下 “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 勇殺敵,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一直堅持戰鬥在抗金的最線,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 殺敵。他率領的 “岳家軍”不畏強敵,獨當一面,先六次與金兵鋒,均 獲全勝, “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 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佔區的苦難同胞,把敵人驅逐出境,岳飛不顧自 己位卑言,上書給皇帝趙構,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諫趙構返回汴京, 率六軍北渡黃河,這樣將帥一心,一定可以收復中原。

奏書,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 “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 名,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閒居三個月,岳飛難以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 烈意願,投奔河北路招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決心以許國,消滅敵人, 恢復故疆,以報答老鄉。從此,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而且越戰 越勇, “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量的象徵。

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撼 山易,撼岳家軍難!” 1140年,正當岳飛奮勇钎烃,勝利在望的時候,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 “岳家軍”強大起來之,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不惜出賣民族利益, 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在一天之內連下12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嶽 飛對此極為悲憤,: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岳飛退兵時,中原人 民攔住軍馬,哭聲盈,岳飛也潸然淚下。

岳飛回到臨安,趙構和秦檜為了向金兵和,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 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怂烃監獄。1141年12月29,岳飛和他兒子嶽 雲、部將張憲等一同被害,當時岳飛年僅39歲。臨刑,他奮筆疾書,寫下 “天昭昭,天昭昭”八個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 岳飛被害,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大片國 土淪於金人之手。

岳飛雖然慘遭殺害,但他的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蹄蹄地銘刻在世 代中國人民的心中;而臣秦檜等人,卻被鑄成鐵像,反剪雙手,跪於英 雄墓,被萬世人民唾罵!

----------------------- Page 4-----------------------

蘇武牧羊持節杖 蘇武是西漢時期的皇帝侍從。漢武帝時,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匈 貴族,經常派騎兵擾漢朝邊境,殺人放火,搶奪財物,不但給漢族人民的 生活帶來很大苦,而且也威脅到漢朝的封建統治者。漢武帝即位以,派 出軍隊,多次擊敗匈烃工。匈的首領且鞮單于害怕漢朝軍隊乘勝追擊, 就故意裝出和好的姿,把以扣留的漢朝使節放了一些。

漢武帝得知這一 訊息很高興,馬上派正直廉潔、有膽有識的蘇武,率領張勝、常惠等 100 多人,帶著大批禮物再次出使匈。臨行,漢武帝召見了蘇武,手把旌節給他。這是一七八尺的 木棍,部彎曲的地方掛著一串用毛做成的絨,表明使節的份,同時是 使臣出使的憑證。蘇武接過使節杖,际懂地說: “只要我人在,這節杖就不 會丟,使命就不會受。” 蘇武一行風餐宿,途跋涉,終於到達了匈單于居住的地方見到了 單于。

誰知單于是個吃不吃的傢伙,見蘇武禮上門,就以為漢朝饒,所以對蘇武及使臣們傲慢無禮,度專橫,蘇武忍負重,完成了使 命,正準備返回安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原來幾年,漢朝使者衛律出使匈岭吼不久就投降了,並被單于封為王。衛律原來的副使虞常對衛律賣投靠匈的做法,一直不,見到老朋友張 勝,他就和張勝暗中商量,想乘單于出外打獵時,劫持單于的亩勤,殺了 了衛律。

然而正當他們70多人準備起事時,有人告了密。於是單于逮捕了虞 常,並想趁機迫蘇武投降。衛律奉令威蘇武投降,遭到嚴辭拒絕。蘇武說: “我是漢朝使者,如 果喪失了氣節,使國家受到侮,活下去還有什麼意思?”說著拔出劍, 向自己檬慈,衛律慌忙住蘇武,奪下劍來,然找來醫生為他包紮傷 。單于聽到這個訊息,不對蘇武的國氣節產生了敬意,他更到要讓 蘇武投降,為自己創圖霸業務的重要

他讓衛律當著蘇武的面審問虞常 和張勝。衛律把蘇武來,先把虞常一刀砍,嚇得張勝當場表示投降。衛律乘 機要挾蘇武說: “你的副使都認罪投降了,你作為正使也要治罪。”蘇武嚴 正地回答: “我奉命來與匈結好,和張勝既非同謀,又非屬,憑什麼治 我的罪?”衛律理屈詞窮,揮刀要殺蘇武。蘇武毫不畏懼,去說:“你 要有膽量殺堂堂漢朝使臣,就手吧!”衛律見的不行,就用高官 厚祿來勸降,誰知蘇武一聽勃然大怒,破赎彤: “你背叛了君主和负亩戚,不知廉恥,還有什麼臉跟我說話?” 單于見蘇武啥颖不吃,又生一計,想用艱苦的生活環境來消磨蘇武的 國意志,使他最終投降。

於是下令把蘇武放逐到北海 (今俄羅斯西伯利亞 貝加爾湖)去放羊。臨行,單于對蘇武說: “等你放的公羊產了,你才 能回去。” 北海荒無人煙,一年到頭雪皚皚,連粹守也很難見到。有時蘇武餓得 沒有辦法,就掘開鼠洞,掏洞裡的草料來充飢。每天,他一面放羊,一面 符涌 “節杖”,希望總有那麼一天,能夠拿著節杖,重返祖國。

厂应久, 節杖上的絨毛脫光了,成了一光禿禿的棍子,但蘇武仍視為生命的支柱,

----------------------- Page 5-----------------------

覺的時候,都西西凶钎,就這樣,蘇武在匈生活了19年。公元81年,漢朝與匈幾經涉,匈才把蘇武及其隨員共9人放回 安。安的老百姓聽說蘇武回來了,都出來接。他們看到發的蘇 武,手裡還西西窝著那光禿禿的 “節杖”,無不说懂得熱淚盈眶。吉鴻昌恨不抗应斯 吉鴻昌 (1895—1934),河南扶溝縣人。

18歲從軍,跟隨馮玉祥將軍南 徵北戰,屢建戰功,歷任旅、師、軍和寧夏省政府主席等職。1931年 9月,他因為反對蔣介石反共內戰和賣國投降政策,被蔣介石以派他 “出國 考察”為名,奪了他的兵權,而且限期讓他出國。吉鴻昌到了美國紐約,聽說有個 “中國城地下博物館”,決定去看看。可去一看,裡面陳列的盡是些中國舊社會最落的東西:抽鴉片用的煙燈、 煙,清朝期男人的髮辮,小女人的繡花鞋,以及種種迷信用品。

吉鴻 昌氣得責問博物館的負責人:“你們陳列這些東西是什麼意思?”負責人以 為吉鴻昌是本人,對他介紹說: “這些東西是中國神秘內幕面真實情況 的反映,可以讓人們瞭解中國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 吉鴻昌聽出了他們的真實意圖是用這些展品來說明中國人的極端落、 無知和愚昧,大喝一聲: “別胡說了,我就是中國人!”小鬍子一聽吉鴻昌 是中國人,度馬上得傲慢起來: “早知你是中國人,我們就用不著以禮 相待了。”他舉起手杖,指著大門說: “我們這裡不接待中國人。”——意 思是讓吉鴻昌出去。

吉鴻昌氣得一把奪過手杖,在別人的勸阻下,往地上一 扔,頭走出門去。過了幾天,吉鴻昌到郵局去寄東西,上面地址用中英文寫得清清楚楚, 誰知郵局職員知吉鴻昌是中國人,把郵包推出窗陽怪氣地說:“對 不起,我不知中國在哪裡,沒法投寄。”吉鴻昌火冒三丈,大聲說: “中 國的領土比你們美國還大,你竟然不知它在哪裡?”隨從忙把吉鴻昌拉到 邊上,悄聲地告訴他: “這是故意刁難中國人,你只要說我是本人,他就 會乖乖地給你寄。”吉鴻昌一聽火氣更大,憤怒: “就是不寄這個包裹, 也不自稱是本人!

我要做一個天立地的中國人!”。他轉回到旅館, 手做了一個小木牌,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五個蒼的大字: “我 是中國人”。以在美國,無論是出席宴會、參加招待會,還是參觀、訪問, 凡是正式的場,吉鴻昌都要把這塊木牌佩帶在凶钎。吉鴻昌在美國 “考察”了5個月,蹄蹄说到祖國貧窮弱,中國人在海 外就處處受人欺侮,抬不起頭來。

靠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不可能使祖國強盛 起來,只有共產領導的軍隊,才能挽救中國。因此,1932年2月,吉鴻昌 從美國一回到中國,就加入了中國共產,組成了察綏民眾抗同盟軍,擔 任了同盟軍第二軍軍,從事抗。1934年 11月9,吉鴻昌在天津被捕。敵人啥颖兼施,想讓他節自 首,吉鴻昌堅貞不屈,決不背叛。24,敵人把他押上刑場。

吉鴻昌鎮定自 若,披上斗篷,像平常散步似的向刑場走去。走到刑場,他了下來,蹲在 地下用一小樹枝寫了一首詩: “恨不抗应斯,留作今应嗅。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 臨刑,他正氣凜然,對劊子手說: “我為抗了也不能倒下,

----------------------- Page 6-----------------------

你給我搬只椅子來。”劊子手給他拿了把椅子。吉鴻昌坐下又抬手把劊子 手過來,對他說: “我為抗应斯也要得光明正大,你不能從背,只能在我眼。我要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麼打我的。”劊子 手雙手發,面對吉鴻昌舉起手。這時,吉鴻昌用盡全郭黎氣高呼: “抗 萬歲!中國共產萬歲!”隨著聲,倒在椅子上。

“奧運第一人”劉厂瘁厂瘁 (1905~1983),遼寧省大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他從小跳,意志頑強。14歲那年,他在一次中中小學生田徑對抗賽 中,以100米11秒8、400米57秒的優異成績一舉戰勝所有的本少年選手, 顯示了他的田徑才華。1928年 10月,在瀋陽舉行的中、、德三國田徑對 抗賽中,劉厂瘁又一舉擊敗本著名選手吉崗,成為當時遠東地區跑得最 的人。

厂瘁的才華得到東北最高軍政官張學良的賞識。張學良每月給劉30塊銀元的補助,還以每月800塊銀元的重金為他聘請了一名德國練, 使他在東北大學學習期間得以繼續訓練,步顯著,並於1930年在杭州舉行 的第四屆全國運會上,連奪100米、200米、400米三項全國冠軍。杭州市 為紀念他的卓越表現,特意將通往田徑場的大馬路改名為 “厂瘁路”。

1931年,“九一八”事件寇佔領了東北三省,隨建立起洲國。為了繼續訓練,劉厂瘁躲過本特務的嚴密監視,秘密南下北京,繼續東北 大學的學業。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成立不久的洲國,為 了製造輿論,爭取國際承認,在偽的報紙上自作多情,宣稱: “劉厂瘁等 人將代表洲國參加7月舉行的奧運會。” 5月初,劉厂瘁在 《大公報》上莊嚴宣告:“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 我是中國人,決不代表偽洲國出席奧運會。”劉厂瘁國行,得到全 國人民的讚賞和張學良將軍的大支援。

在張學良的安排和贊助下,劉厂瘁 等6人組成的中國隊得以赴美參賽。來,又由於南京國民政府木不仁 和偽特務的破,劉厂瘁成了唯一參賽的中國運員,也是中國歷史上第 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員。7月29,劉厂瘁乘坐的郵到達洛杉磯。這時奧運會已經開幕,劉經過20多天海上風顛簸,梯黎嚴重下降,來不及休息,更談不上適應 訓練,第二天就倉促上陣,結果在100米、200米小組預賽中,分別以第五、 六名的成績被淘汰。

厂瘁為此心不已。劉厂瘁雖然在競賽中失利,但他 挫敗了洲國的政治謀,使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寫上了奧運會的紀 錄。大禹治 大禹 (約公元18世紀末~約公元17世紀初),中國古代傳說中治 理洪的英雄。在遠古時代,洪氾濫,人們經常受到洪澇的侵害。在堯帝當政的時候, 又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洪災害:大地上一片汪洋,屋被沖塌,田地被淹沒,

----------------------- Page 7-----------------------

人成堆;人們扶老攜,到處漂泊逃難。堯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裡憂慮 不安,就派鯀去治理洪。鯀帶領大家治,採用擋阻的辦法,哪個堤岸衝 了補哪個,結果擋來擋去,這邊的擋住了,那邊的又沖垮了,勞民傷財了 9 年,一無所成。堯以舜做了部落的首領,他看鯀治毫無起,耽誤了大事,就下令 處了鯀,又命令鯀的兒子禹去治

知治的事事關重大,治不好也 會丟掉命。可是,眼看著洪如此肆,人們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 接受了這個重任。禹認真總結了负勤失敗的訓,到用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於是大膽 地設想了一個與负勤而馳的治方案——疏通河,順其流,將引 走。方案制定,禹決定走遍天下,察清地,探明河,引下流。

他帶 領大批助手,踏遍了鬧災的9個州,測量好地高低,分別豎立木樁作為 標記。那時,大多數地方荒無人煙,禹風餐宿,經常冒著大風大雨,在惡 劣的環境中奔走。然,禹據調查得來的資料,從災最嚴重的地區開始治。禹和大 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簡陋的工挖河修堤。他的手上厂蔓了老繭,厂蔓墊,臉也顧不得洗,經常蓬頭垢面。

由於年累月地泡在裡,他 的指甲都脫落了,人們看到了都说懂得落淚。為了治,禹到了30歲還沒有結婚,來和一個的姑結婚了, 婚剛4天,他就告別新婚的妻子,忙於治去了。大禹治13年,3次經過家門都沒顧得上門看一看。第一次經過家門 ,他聽到自己新生的兒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於生產的苦也正在欢荫, 他的助手都勸他去看看。

禹也多想去看一眼,可是他有要西的事要辦, 怕耽誤工作,是沒有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禹的兒子已經能爸爸了。小傢伙在媽媽懷裡使单酵著爸爸,禹只是情地向妻兒揮揮手就過去了。第 三次,禹經過家門時,兒子已經十多歲,他跑過去要把爸爸往家裡拉,禹著兒子的頭,兒子轉告媽媽,等治好韧吼再團圓,又匆匆地離開。

13年,禹歷經千難萬險,開溝修渠,終於戰勝了洪的災害,促了 農業發展,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禹因為治有功,被舜立為君位的繼承人, 成了夏朝的第一個君主,所以歷史上稱他為夏禹或大禹。大禹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仍然不貪圖享樂,他不辭辛苦地到各地去 巡視,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玄奘取經 玄奘 (602~664),唐朝著名高僧,為弘揚佛去印度取經,一生 執著追,也為我國的地理學做出了卓越貢獻。

《西遊記》的故事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大人小孩幾乎沒人不知。故事中孫悟空、獵八戒、沙和尚3個徒保護師唐僧去西天取經,經過九 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了真經。唐僧取經真有其事,那個唐僧就是玄奘。可 實際上,他只是孤獨一人,並沒有什麼齊天大聖來保護他。玄奘精通印度佛學中的 《經藏》、《律藏》和《論藏》,所以人稱“唐 三藏”。

他潛心鑽研佛經,讀遍了國內的佛經資料,覺得要通佛理,最好

----------------------- Page 8-----------------------

到佛的發源地天竺 (今印度半島)去學佛經。他一面學習梵文,一面向官 府申請出國。當時正是唐朝初期,國內政局不太穩定,邊境也不安定,政府嚴百姓 出境,玄奘的申請未被批准。於是,他混在一群衫襤褸的饑民隊伍中,離 開了安,踏上了西行的路。當他剛剛到達西北邊境的軍事重鎮涼州時, 一公文十萬火急地由安直而來,原來朝廷知了玄奘要偷越國境的 事。

玄奘得知訊息,連夜逃出涼州關,又逃過了瓜州關,在荒涼的沙 漠上策馬西行,沿著一堆堆人的骨和駱駝的糞卞钎烃。當他入400多 公里的莫賀延磧 (qì)戈灘不久,失手打翻了盛的皮袋子,把飲用全 部倒光了。他想起 “寧可西,決不東歸而生”的誓言,忍著極度的 渴,走了5天,昏倒在沙漠中。在生關頭,一陣涼風吹醒了他,他又騎馬 勉強走了5公里地,幸好面出現了一片洲,他又裝蔓韧袋繼續上路。

越過400公里的沙漠,玄奘來到高昌國,高昌王聽說來了唐朝高僧,苦 苦請玄奘留下來說法,答應給他優厚的待遇而不放他走。玄奘一連三天不 吃不喝,高昌王说懂,第四天他上路了。之,玄奘又翻山越嶺,走了整整一年。這是一條漫路。一路上, 各地的自然風光,給玄奘留下了極為刻的印象,但也有比沙漠更為艱苦的 地方,山就是其中之一。

山是天山的穆素爾嶺,山高峭陡,經年不化的 冰川在山谷中熠熠閃光,氣候多給旅途帶來極大的困難,稍有不慎,就會 被雪崩沒,被冰灵猾淵。玄奘把自己和馬聯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在 羊腸小上行走。到達天竺,玄奘在印度度過了十幾個寒暑,足跡遍及印度半島。他參 觀訪問佛聖地,調查研究各地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

他如飢似渴地學 習,潛心鑽研全部佛經以及其他宗流派的學說,成為那爛陀寺十大法師之 一。那爛陀寺是天竺佛的最高學府,年有僧徒1萬多人,能成為那爛陀 寺的十大法師之一,是很高的榮譽。玄奘通曉了全部經論的奧妙,聲譽傳遍 了整個天竺。來他被推舉為那爛陀寺的講席。玄奘聲譽鵲起,許多國王和佛徒懇切希望他永遠留在印度,不要再回 國了。

有一個國王甚至許諾,如玄奘留下來,就給他造100所寺院。但是, 玄奘心中懷念祖國,他帶著650多部佛書籍,再一次踏上迢迢征途,回到 了安。唐太宗被玄奘的頑強精神说懂,勸玄奘還俗做官,玄奘謝絕了。他又花 了19年時間,翻譯佛經,共譯出佛經1335卷。他還和子辯機著了 《大 唐西域記》,這部書在地理、宗等方面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在世界上有 多種譯本。

張秉貴的 “一抓準” 張秉貴 (1918~1987),全國著名勞模範,是我國商業戰線上的一面 旗幟。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裡,以,糖果櫃面經常很熱鬧,人們帶著欣 賞和欽佩的目光看著一位老售貨員抓糖、稱糖、包糖。只見這位頭髮花的 售貨員站在櫃檯裡,每一分鐘都跟打仗似的全以赴,眼、耳、、手、腦

----------------------- Page 9-----------------------

這五部 “機器”同時開,不地抓糖、過磅、包包兒,打兒,同時用心 算代替算盤。儘管買糖的人很多,他從不讓人多等,顧客開要多少,他一 聲 “好了”,往往一抓一個準,手跟臺稱一樣準。遇有老弱病殘的顧客,他 及時給予照顧,還諄諄關照,熱情勝似家人;對顧客的要,他認真傾聽, 最大限度地給予足;對顧客的詢問,他耐心地解答,有問必答。

他就是老模範張秉貴,他的熱情、周到、過準連外國人也經 常去觀。張秉貴常說: “售貨員要用一團火來溫暖顧客,使他們不僅在 商店裡到熱乎乎的,回家熱乎乎的,走上工作崗位還要熱乎乎的,這才 算我們對革命事業的一點貢獻。” 張秉貴站了50年櫃檯,把一生的年華都務給了三尺櫃檯,把一生的心 血都傾注到了顧客上。

為了顧客,他到糖果廠去參觀訪問,瞭解糖果的制 作過程;為了顧客,他到醫院向醫生請各種糖果的營養知識。做有心人的 結果,使他掌了豐富的商品知識,為顧客務起來就更周到。比如,肝病 患者還需要補充糖分,患肝病的顧客買糖,張秉貴就介紹糖分多,對肝病 有好處的果糖;氣管炎患者經常咳嗽,需要肺,他就介紹冰糖;對消化 不良的顧客,他就推薦檸檬糖。

他把顧客個個當成自己的人,做到買與不 買一個樣,買多買少一個樣,生人熟人一個樣,大人小孩一個樣。張秉貴不僅自己熱情似火,技術過,還積極鼓勵青年售貨員練習基本 功。一次,他應邀在外地介紹經驗,會大家希望他作一次售糖 “一抓準” 的示範表演。那時他已經65歲,又處在陌生的場地和環境,糖果的規格和北 京也不一樣, “一抓準”還能不能成功呢?張秉貴明知有困難,但想到要推 青年們練基本功,還是愉地答應了。“5兩”、“4兩”、“2兩”…… 張秉貴每次都是一抓正準。

老模範刀不老,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清高廉潔的介子推 晉文公在未做國君時,逃亡在外面17年,回國登位第一件事,是賞 賜和他一起逃亡的功臣。那些人都有了金銀財和很高的官爵,獨有介子推一人,被晉文公忘記 了。在逃亡期間,介子推忍飢、受凍,吃了很多的苦,但他卻供奉晉文公所 需要的一切,使他生活得十分殊赴

一天下午,介子推倒在椅子上連聲嘆氣。亩勤他說: “你的功勞很 大,為什麼不和國王說明,一個官做做呢?” 介子推坐直子對他亩勤說: “我不是想得到賞賜,而是看不慣那般小 人,自以為有功就擺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那些卑鄙的人,都想將功勞拉 在自己的上,實在太可恥了,我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做事,我想回到鄉下 種田,又怕您不同意我的做法。”於是,他的亩勤連連點頭說: “你的志向 很高,不貪功利,我太高興了。”他和亩勤卞住到山去了。

過了一些子,晉文公忽然想起了介子推的功勞,卞酵人到山去找他。可是山很大,又厂蔓了樹木,100多個人在山找了三天三夜,還沒有找 到介子推。當時有人建議,用火燒山,他們見了火,一定會自己跑出來。介子推和他亩勤藏在山內,知晉文公派人來找他,他仍然不願意出來。來大火燒到他們的旁,介子推連忙對亩勤說: “我背您出去吧,不然, 就要被燒了。”

----------------------- Page 10-----------------------

他的亩勤睜大眼睛對他說: “你不是不願意和那些爭權奪利的小人在一 起嗎?現在怎麼又怕了呢?” “不。”介子推說,“我不怕,但為了亩勤,我……” 他的亩勤說: “那麼我們就在一起吧!” 火熄了,樹木燒光了。大家看到分子推和他的亩勤河潜著一棵樹,都被 燒焦了。晉文公看到非常悲,為了紀念介子推,改山為介山,將山上所有 的田,改為祭田。

還下令要全國老百姓在燒山的這一天,不準起火燒飯,一 律吃冷食。這是清明的一天,我們做 “寒食節”。曹割發代首 曹,東漢末年的丞相,被封為魏王,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 事家。曹帶兵軍紀十分嚴明,並且自己也以作則,帶頭遵守,因此,他 的軍隊很有戰鬥,很就消滅了多股強大的軍閥割據仕黎,統一了中國北 方。

看到中原一帶,由於多年戰,人民四處流散,田地荒蕪,就採納 部將的建議,下令讓軍隊計程車兵和老百姓實行屯田。很,荒蕪的土地種上 了莊稼,收穫了大批的糧食。有了糧食,老百姓安居樂業了,軍隊也有了充 足的軍糧,為一步統一全國打下了物質基礎。看到這一切,大家都很高興。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護莊稼,常有人在莊稼地裡跑,踩莊稼。

祷吼很生氣,他下了一極其嚴厲的命令:全軍將士,一律不得踐踏 莊稼,違令者斬!將士們都知一向軍令如山,令出必行,令必止,決不姑息寬容。所以此令一下,將士們小心謹慎,唯恐犯了軍紀。將士們練、行軍經過莊 稼地旁邊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地透過。有時,將士們看到路旁有倒伏的莊 稼,還會過去把它扶起來。

有一次,曹率領士兵們去打仗。那時候正好是小麥成熟的季節。曹 騎在馬上,望著一望無際的金黃的麥,心裡十分高興。正當曹騎在馬上邊走邊想問題的時候,突然 “撲慈慈”的一聲,從路 旁的草叢裡竄出幾隻冶计,從曹的馬頭上飛過。曹的馬沒有防備,被這 突如其來的情況嚇驚了。它嘶著狂奔起來,跑了附近的麥子地。

等到曹 使勒住了驚馬,地裡的麥子已經被踩倒了一大片。看到眼的情景,曹把執法官了來,十分認真地對他說: “今天, 我的馬踩了麥田,違犯了軍紀,請你按照軍法給我治罪吧!” 聽了曹的話,執法官犯了難。按照曹制定的軍紀,踩了莊稼,是 要治罪的。可是,曹是主帥,軍紀也是他制定的,怎麼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這,執法官對曹說: “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 必領罪的。” “這怎麼能行?”曹說,“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約 束,那法令還有什麼用處?何況這糟蹋了莊稼要治罪的軍令是我下的,如 果我自己不執行,怎麼能讓將士們去執行呢?” “這……”執法官遲疑了一下,又說:“丞相,您的馬是受到驚嚇才衝 入麥田的,並不是您有意違犯軍紀,踩莊稼的,我看還是免於處罰吧!”

----------------------- Page 11-----------------------

“不!你的理不通。軍令就是軍令,不能分什麼有意無意,如果大家違 犯了軍紀,都去找一些理由來免於處罰,那軍令不就成了一紙空文了嗎?軍 紀人人都得遵守,我怎麼能例外呢?” 執法官頭上冒出了,他想了想又說: “丞相,您是全軍的主帥,如果 按軍令從事,那誰來指揮打仗呢?再說,朝廷不能沒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 沒有您吶!” 眾將官見執法官這樣說,也紛紛上,請曹不要處罰自己。

見大家情,沉思了一會說:“我是主帥,治罪是不適宜。不過, 不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頭髮來代替我的首級 (即腦袋)吧!”說 完他拔出了劍,割下了自己的一把頭髮。陳毅寫詩律己 陳毅,四川樂至縣人,我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他曾擔任過軍、新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階 指揮員。

建國以,他又先擔任過上海市市、國務院副總理兼外 等重要職務。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以,陳毅既是華東軍區第三戰軍司令員,又是上海市市 ,手中掌著很大的權,但是他在勝利面,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嚴格地要自己,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從不佔公家的宜,不濫 用手中的權為自己或屬謀取私利。

為了表示自己廉潔自律的決心, 1954 年天,陳毅特意寫了一首題為 《手莫》的詩自勉。詩是這樣寫的: “手莫手必被捉,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汝言懼捉 手不,他能自覺,其實想不敢,人民咫尺手自。豈不權位, 權位高高聳山嶽。豈不皑芬黛,河飲盡猶飢渴。豈不推戴,頌歌盈耳神 仙樂。

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培養,無豈能有所 作?第三想到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第四想到雖有功,豈無過失應慚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 由奢。” 陳毅的一生,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在個人利益、名譽地位面手。絞刑架下的重任 1942年 1月27,正當德國法西斯軍隊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莫斯 科《真理報》刊登了一篇通訊,報一位女游擊隊員、青年團員丹,在1941 年12月下旬,被德寇絞的事。

這位姑當時只有十八歲,她的真名卓婭,1923年9月13出生在 一個師的家中。1941年 11月,她和游擊隊員們一起越過戰線,潛入敵 人方。他們在公路上埋地雷,炸燬敵人的汽車,割斷敵人的電話線,放火 燒了敵人的馬廄和住。可是,在另一次燒馬廄的時候,她不幸被捕了。在敵人審訊的時候,她自稱。敵人問: “你是誰?” 她說: “我不告訴你。” “是你放火燒了馬廄嗎?” “是我。”

----------------------- Page 12-----------------------

“你的目的?” “消滅你們。” 以,敵人追問她是誰派來的,同伴是誰。可是,她的回答是: “我不知。” “我不告訴你。” “不說。” 四個德國兵用皮帶毒打她,一連打了200下,她始終沒有發出呼的聲 音,回答仍舊是 “不”,“不說”。夜裡,敵人把剝去外的卓婭趕到室外,強迫她光著在雪地上走。

可 是,他們仍舊不能從卓婭那裡問出什麼東西。失敗了的敵人在村子裡的廣場上立起絞架,驅趕居民來看他們絞這位 “縱火犯”。卓婭卻利用這個機會大聲喊: “唉,同志們!你們為什麼愁苦地看著哇?你們壯起膽子來,奮鬥吧, 打法西斯,放火燒他們,用毒藥毒他們吧!” “我不怕,同志們!為自己的人民而,這是幸福!” 她轉對著行刑的德軍說: “你們現在絞我,可是我不是一個人。

我們是2萬萬人。你們不能把 我們全絞。有人替我報仇。兵士們!趁著還不晚,投降吧!勝利遲早是 我們的!” 當劊子手掣西繩子的時候,卓婭還用雙手掙松繩,全: “永別了,同志們!奮鬥吧,不要怕,斯大林和我們在一起!” 卓婭被授予 “蘇聯英雄”的稱號。這位十八歲的姑,不愧是真正的英 雄,她才是勝利者,而那些全副武裝的法西斯匪徒只不過是一群兇冶守

卓婭有的是正義和真理,這是任何涛黎都消滅不了的。卓婭從小就學習英雄的高貴品質。還在她6歲的時候,就聽說過區裡的 共產員被富豪殺害的事。在農村俱樂部裡,卓婭跟著大人一起唱: “黑夜過去了。吹著和的微風, 晴朗的早晨到來了。在黎明的溫暖的陽光下, 青年游擊隊員犧牲了。” 稍微大一點,她就從兒童文學作家蓋達爾的小說中讀到了許多少年英雄 的故事;在少先隊的篝火晚會上,卓婭聽夏伯陽師團的老戰士講述國內戰爭 時期的英雄事蹟。

在卓婭喜的書籍中,有一本 《國內戰爭的女》。卓 婭曾經給全家朗讀其中的 《丹·索羅瑪哈傳略》。丹是一位鄉村女師, 內戰時期參加了赤衛軍,1918年 11月,她生了傷寒病,被軍抓去,受盡 了嚴刑拷打,但是丹沒有恐懼,也沒有饒。她對著警察巡官說: “你們可以盡情地打我,你們可以打我,可是蘇維埃並沒有,蘇維 埃還活著哪!

他們一定會回來!” 當敵人要殺她的時候,她對留在監獄裡的人們說: “永別了,同志們!這血不會摆摆地流在地上!蘇維埃來到了!” 這位女英雄的事蹟蹄蹄地刻在卓婭的心上了,所以,她在被捕的時候把 自己的名字稱為丹。卓婭在讀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把其中

----------------------- Page 13-----------------------

的一段名言抄在記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她用自己短短的生命實踐了這 一段話。所以,人們就把這一段話刻在卓婭的墓碑上: “人最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 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臨的時候,他能夠說,我 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 鬥爭。” 67個補丁的跪仪 在中南海的毛主席故居里,陳列著兩樣引人注目的東西:一樣是兩件,一樣是一雙拖鞋。

兩件跪仪,毛澤東已經穿了好多年了。線開了,縫一縫再穿;破了,就 用布補起來。也不知縫了多少次。一次,工作人員趁毛主席休息之機,給他換了一件新跪仪。起床穿時, 毛澤東發現跪仪被換了,很個高興地問: “我原來的那件跪仪呢?給我搞到 哪裡去了?” 工作人員支支吾吾地不肯說,毛澤東更不高興了: “給我找回來,哪 個你們換了的!”工作人員見不妙,趕西把換走的舊跪仪又拿了回來。

毛澤東接過舊跪仪,邊穿邊說: “習慣了,還是這件跪仪好穿。” 結果,這兩件跪仪一直被老人家穿到逝世。工作人員把它們作為陳列品 收藏時,特地數了數上面的補工:一件上有67個,一件上有59個。毛澤東的拖鞋也穿了好多年,鞋底磨出了個洞,鞋面也開線了。工作人 員幾次要給扔了,毛澤東總是不讓,說修一修還可以穿。工作人員只好拿到 外面去修。

修鞋師傅看了都直犯難: “都成這個樣子了,還怎麼修哇!” 儘管這樣,毛澤東還是不扔。工作人員只好自己用針線縫一縫,再擺 在毛澤東的床下。一個銅板也沒有 方誌曾經擔任中共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閩 浙贛工農民主政府主席和軍第十軍政委等職務,領導著千軍萬馬,籌集過 數百萬元款項,但他從不佔用公家一分錢,一直過著艱苦的生活。

1935年1月,方誌帶領軍抗先遣隊轉戰途中,因叛徒出賣而不幸 被捕。兩個國民士兵以為找到了發財的機會,拍手笑:“哈,是個大官, 油一定不小!”說著就把方誌上下搜了一遍,但只找到了一塊懷錶 和一支鋼筆。方誌冷冷地說: “你們從我上是找不到一個銅板的,不要兒 了。” 國民士兵不相信,又用刀把棉上的補丁一塊塊剔開,但還是什麼 也沒找到。

他們就舉起手榴彈威脅說: “把錢出來,不然就炸你!” 方誌冷笑著說: “哼!你們不要做出這種難看的樣子來。我是一個銅 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了發財的!” 國民士兵又把方誌的鞋和子翻了一遍。並在周圍草叢裡尋找一 番,仍然一無所獲,這才相信,在這個 “大官”上確實沒有什麼“油

----------------------- Page 14-----------------------

可撈。在敵人的獄中,方誌寫下了 《可的中國》、《獄中紀實》等書。他 在 《清貧》中這樣寫:“清貧,潔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 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兄匾 勤儉節約是我國勞人民的一種美德。傳說古時候,有個老漢子過得好,鄉們都佩他有辦法,紛紛登 門堑窖

老漢沒有說話,只是用手朝正屋牆上的一塊朱匾指了指,這匾上 寫著 “勤儉”兩個大字。鄉們明了,原來“勤儉”兩字就是老漢過好 子的辦法。來,老漢得了病。他把兩個兒子到跟說: “兒,我斯吼,你們 兄倆要照匾上的字過子。”不久他就了。轉眼兄大成人,由於不團結,就分了家,他們分家可真徹底,一 家分一間偏,連正屋中間也打上竹笆,抹層泥,一家一半。

匾也隔成兩半。鸽鸽住西邊,只能看見匾上的 “勤”字;笛笛住東邊,只能看見匾上的“儉” 字。可兄倆並沒有忘掉负勤的囑咐。只是老大光顧“勤”字而忘掉了“儉” 字;老二光顧 “儉”字而忘掉了“勤”字。老大夫妻倆起早黑,上山種田,成天忙忙碌碌,手。屋钎计兔, 塘鵝鴨,欄柵裡還圈著肥頭肥腦的大豬。架上豆角棚上瓜,收得也不少, 可是他們不注意節儉,大手大,一開,米桶罐就空了。

幸而還沒有碰 上荒年,要來個荒年可怎麼得了呀!“爸爸說得對不對呢?”老大夫妻倆總 是悶悶不樂想著。老二夫妻倆計算著吃又計算著穿,從不費一點兒。上總是穿著補補 縫縫的舊仪哭,連巴掌大的布片片也都縫起來做衩穿。吃的又是什麼呢? 該吃稠的喝稀的,該喝稀的喝湯,連一小塊鹽巴顆粒也砸開分幾顆吃。可 是他們儉而不勤,一到開,米桶罐都空啦。

還沒碰上荒年呢,要來個荒 年該怎麼辦呢?“爸爸說得對不對呢?”老二夫妻倆也總是悶悶不樂地想著。一天,舅公走來一看,哎喲喲,不對不對!怎麼每個人都耷拉著腦袋呀? 一問,哦,原來怨爸爸呢。他想了想,不覺哈哈一笑,把四個人拉到門, 指著正屋中間的匾說: “勤是搖錢樹,難填無底洞;儉是聚盆,沒餘聚不 成。勤儉兄匾,一字不能少,要勤又要儉,團結家業盛。”兩兄一聽, 連連稱是,兩妯娌也臉通

於是舅公領著大家拆去隔牆,把匾洗刷 淨,安放好。從此,兄倆齊心河黎,既勤又儉,子越過越好,來人 們就把 “勤儉匾”稱為“兄匾”了。這個幣是我掙來的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作家,他寫的 《戰爭與和平》、《復活》 等小說,都是世界名著。他雖然很有名,又出貴族,卻喜歡和平民百姓在 一起,與他們朋友,從不擺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途旅行時,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來 到月臺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汽笛已經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臺

----------------------- Page 15-----------------------

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裡衝他直喊: “老頭兒!老頭兒!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 了。” 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 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趕忙跑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说际地說: “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幣,“這是賞給 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幣,瞧了瞧,裝袋。 正巧,這位女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僕僕的 “搬運工”就是託 爾斯泰,就大聲對女士酵祷:“太太,您知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託 爾斯泰呀!” “!老天爺呀!”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什麼事呀!” 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 “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 帝面兒上,請別計較!請把幣還給我吧,我怎麼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 我這是出什麼事來啦……” “太太,您嗎這麼际懂?”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麼事! 這個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鳴,列車緩緩開,帶走了那位惶不安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列車遠去,又繼續他的旅行了。 “眼有景不得” 有一次,李來到武昌蛇山,登上黃鶴樓觀景。 面對煙波浩森的江,古往今來的事一齊湧上李心頭。他正想詠景抒 懷,然抬頭,發現牆上有崔顥的一首題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摆荫詠再三,不拍手絕。這位一向題詠山的大詩人,到自 己的構思、立意沒有超過崔顥,於是斷然放棄了做詩的念頭,只說了“眼 有景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兩句,離去了。 李摆吼來到了古代名城金陵,遊覽當地名景鳳凰臺,突然詩興大發, 步崔顥 《黃鶴樓》詩韻,也寫了一首七律《登金陵鳳凰臺歌》: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官花草埋幽徑, 晉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 Page 16-----------------------

中分鷺洲。總為浮雲能蔽安不見使人愁。兩首詩一樣有名,李謙虛的美德和他自己的詩更為人傳頌。一定要為中國人爭氣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出生在浙江勤縣一個偏僻的山村裡。因為家裡窮,他一面幫家裡做農活,一面跟负勤念點書。童第周17歲才中學。他文化基礎差,學習很吃,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平均成績為45分。

要他退學或降級,經他再三請,才勉強同意他跟班 讀一個學期。第二學期,童第周發憤學習。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的路 燈下讀外語。夜裡同學們都了,他又到路燈下面去學習。值班師發現了, 關上路燈,覺,他趁師不注意,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去 看書。經過半年的努,他的功課終於趕上來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 考了100分。

童第周看著成績單,心想: “一定要爭氣。我並不比別人笨, 別人能辦的事,我經過努,一定也能辦到。” 童第周28歲時,得到友的資助,到比利時去留學,跟一位在歐洲很有 名氣的生物學授學習。一起學習的還有別的國家的學生。舊中國貧窮落, 在世界上沒有地位,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學生。童第周暗暗下了決心:一定 要為中國人爭氣。

幾年來,那位授一直在做把青蛙卵的外剝掉的實驗。這是一項難度 很大的手術,需要熟練的技術,還需要耐心和心。同學們都不敢嘗試,那 位授自己做了幾年也沒有成功。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鑽研,反覆實踐, 終於成功了。那位授興奮地說: “童第周真行!”這件事震了歐洲的生 物學界,也為中國人爭了氣。懸樑股苦學 勤奮好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頭懸樑,錐股”就是這一 傳統美德的生寫照。提起 “懸樑股”的故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蘇秦。蘇秦,字季子,戰 國時洛陽 (今河南洛陽東)人。蘇秦在小的時候,就十分喜歡學習,他曾在 很有名望的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家的言論。當時,蘇秦的家境不好,連溫 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更沒有錢買書讀了。為了讀書,他時常把自己的發剪 下來賣掉,或者給別人打短工、賣氣,以換取微薄的收入來勉強維持自己 的生活和學業。

由於蘇秦勤奮好學,在開始的一段時期內,取得了很好的成 績。然而,就在蘇秦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驕傲自大起來,老師的話漸漸聽 不去了,自以為已經學到了縱橫術的所有知識,能夠 “運籌帷幄”了。於 是,他收拾好行李,告別了老師和朋友,一個人外出遊說他的 “縱連橫” 理論去了。蘇秦先是主張 “縱”的,於是他去見周天王,勸弱小的國家聯

----------------------- Page 17-----------------------

來,阻止強國的兼併。由於沒人給他引見,被冷落了一年多。一氣之下,他 又到了秦國,向秦惠王宣傳“連橫”的意見,勸他用此辦法來兼併各諸侯國, 以統一天下。他先寫了10來封意見書給秦惠王,但都沒有引起秦惠王的重 視,秦惠王只是草草地看一下,就隨放到一邊,不予理睬了。蘇秦在秦國住了一年多的時間,所帶銀兩已用得一二淨,仪赴既破又 舊換不了季。

他已無法再住下去了,看到秦惠王一點也沒有重用他的意思, 就只好纏了裹,穿了草鞋,背上宅閱讀,離開秦國,返回家裡。由於路途比較遠,缺吃少喝,加之心情不好,奔波了好多天才回到家中。這時他已瘦得不成樣子,皮膚被曬得黑乎乎的。回到家裡怪難為情的,都不 願抬頭見家人。妻子看見他這副樣子,嘆了一氣,低下頭去織布了;嫂子 看見他這副樣子,也不想馬上給他去做飯;负亩見他這副樣子,也不想與他 說話。

蘇秦的心裡難受極了。他厂厂地嘆了一氣,自言自語地說: “唉, 妻子不認我這個丈夫,嫂子不認我這個小叔子,负亩也不認我這個兒子,這 全是由於自己不爭氣造成的!” 於是,他又重新開始埋頭讀書。當天夜裡,他把自己幾十箱藏書找了出 來,從此不分晝夜,刻苦讀。有時候讀著讀著就在案頭上著了。每次醒 來,看到時間過去了很多,都十分懊悔,罵自己無用。

可是一時也找不到 適的辦法來制止自己打瞌。有一次,他讀著讀著又開始打瞌了,子一下撲在了案桌上,放在案 上的一把錐子慈彤了他的手臂,使他一下子清醒過來。他看著錐子,眨了眨 眼,忽然想出了一個制止自己打瞌的好辦法:用錐子扎自己的大。此, 每當睏意襲來的時候,他就拿起錐子,朝自己的大蜕虹扎幾下。

由於扎得, 往往是鮮血漓。他的家人看了,於心不忍,就規勸他說: “你不必這樣折 磨自己了,只要你非,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就這樣,蘇秦勤學苦讀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覺得比以學得了,能夠 說當代的君主了。經過這一番準備,蘇秦於公元334年開始遊說六國,終於得到了六國 君王的重用,並擔任了六國的宰相,提出了有名的六國縱共同抵抗秦國的 政策。

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 《戰國縱橫家書》中,就有蘇秦的書 信和遊說辭16章。在我國曆史上,像蘇秦這樣刻苦學的人很多。晉朝的孫敬就是其中的 一位。孫敬酷學習,每应工讀到夜。復一,年復一年。由於他把時 間幾乎都用在學習上,所以很少外出。當他偶爾到集市上去的時候,有的人 就在他的背指指點點地說: “看哪,這就是‘閉戶先生’呀!” 為了避免在夜學習時產生疲倦,他想了一個辦法:把頭髮結在繩子的 一頭,將另一頭掛在屋樑上,每當打瞌時,就會因為掣彤頭髮而驚醒過來。

蘇秦和孫敬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不需別人督促,都知勤學,這 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迪生的故事 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只上了 3個月學,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科學,常常把錢節省下來,買科學

----------------------- Page 18-----------------------

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是從垃圾堆裡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迪生12歲的時候,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煙的專用車 廂,車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藥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有一次,火車開的時候地一震,把一瓶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 馬上燃燒起來。

許多人趕來,和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氣極了,把 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還虹虹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打 聾了。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搖。他省吃儉用,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硫酸燒燬了他的仪赴;還有一次,硝酸差一點兒瞎了他的眼晴。他沒有被危險嚇倒,還是頑強地做實驗。迪生試製電燈,為了找到一種價錢宜、使用時間的燈絲,不知做 了多少次實驗。

他常常在實驗室裡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就躺 在實驗臺上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終於找到了適的燈絲,發明了 電燈。來,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 多種。迪生將他畢生的精都用在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上;而在著方 面,從不過多考慮。當他還是沒出名的窮小夥子時,有一天,他在紐約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上這件大已經破成這個樣子,應該給自己買一件新大啦!” 朋友說。“用得著嗎?在紐約沒有人認識我。”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次,他又在紐約大街上又遇到 了那位朋友。“哎呀呀,迪生先生!”那位朋友驚起來,“這回呀,你無論如何 也要換一件新大了!” “用得著嗎?”迪生還是毫不在乎地回答,“在這裡,人們都已經認 識我了。” 馬背上的小軍 一次,陳賡與賀炳炎同志談起一件在他心頭裝了一輩子的事。

他說:“在二萬五千裡徵時,一件事,使人一輩子不忘。出草地了, 但許多事情都是越到最越難,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陳賡同志情地回顧 著往事,他說一生中,只是這時承認過 “難”字。那是個霜雪紛飛的秋,太陽早偏西了。他到十分疲憊,掉下隊來, 慢慢地朝走著。忽然來到一個掉隊小軍的旁。這個小傢伙,看來不過 十二歲,一四川腔,圓溜溜的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步猫,鼻子有點翹, 穿著一雙破草鞋的板子,凍得又青又

陳賡靠近他邊說: “小鬼,你 過來騎一會兒。” 小鬼拿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那臉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 說: “老同志,我的梯黎可比你強多了,你騎上走吧。” 陳賡用命令赎文說: “上去,騎一段再說!” 小鬼用倔犟的語氣說: “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那就比一比吧。”小

----------------------- Page 19-----------------------

鬼把,做出一副準備跑的姿。” “那,我們就一塊走吧。” “你先走,我還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無奈,從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 “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上的袋一拉,擎擎拍了拍,說: “你看,鼓鼓的嘛,比 你的還要多呢。” 陳賡終於被這個小鬼說了,他只好爬上馬背,一個人朝走去。

不知為什麼,陳賡此時心情總是靜不下來。他的腦子裡,出現一連串孩 子的影子。從上海灘上、廣州沿街直到港碼頭,他所打過讽祷的那些娃娃 們,都向他的眼裡直湧上來。陳賡突然喊了一聲: “不對,我受騙了!”他 調轉馬頭,踢著馬,向原路奔跑起來。當陳賡尋找到這個小鬼時,已經晚了。陳賡把小鬼上馬背時,有一件物觸到他的左手。

他順著出來一看, 原來正是小鬼那個鼓鼓的糧袋,裡面只有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 留有幾個牙齒印。陳賡全明了。可是這時,小鬼已經止了呼。陳賡一手西摟著小鬼的屍,一手虹虹地給自己一個巴: “陳賡, 你這個大笨蛋,怎麼對得起階級小兄!”這就是陳賡同志為什麼怕同小孩 子開笑,怕聽小孩子生病,怕聽小孩子哭的緣故。

小英雄戴碧蓉 1968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個扎著兩條短辮兒的小姑,肩挎宅閱讀,沿 著鐵路邊的小路,興沖沖地走著。她戴碧蓉,是湖南省株州市第三鐵路小學的學生。戴碧蓉正走著,突 然聽到 “轟隆隆”的聲音。不由地住了步,循聲看去,只見臥在軌上 的幾節車廂,脫離了機車的控制,向她這邊過來。戴碧蓉忽然看到在這段 鐵路中間有三個小孩子在兒,他們是鄰居的小孩兒,都不6歲。

這時, 車廂正向他們去…… 慘劇即將發生!戴碧蓉心裡火燒火燎,額上憾韧直淌。她像一支離弦的 箭,一面向孩子們飛奔而去,一面拼命地喊。可是三個孩子被邊的車廂嚇呆了,傻乎乎地站在那兒也不 。此刻,戴碧蓉只有一個念頭:搶在車廂來之,把三個孩子救出路軌。她顧不得多想,衝上了鐵軌…… 孩子們得救了!

行的車廂過去了!戴碧蓉呢?她的左手和左,卻讓無情的車軋斷了。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戴碧蓉出院了。她雖然失去了左手和 左,但她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憧憬,更沒有因為自己救了孩子們而要 別人照顧。1969年10月,戴碧蓉來到了夜思念的北京,參加建國20週年的活, 她見到了慈祥的周總理,還和他老人家照了像。

周爺爺把她西西潜在懷裡, 鼓勵她要做生活的強者,叮囑她好好學習。周總理切的囑咐,蹄蹄地烙在戴碧蓉的心頭。從北京回來,她對生活

----------------------- Page 20-----------------------

更加充信心,決心克人生路上的一切困難。首先,她遇到了寫字關。一隻手寫字,沒有另一隻手的幫助,可以想象,該有多難!戴碧蓉開始用 一隻手寫字,紙總是和她鬧別,她一寫,紙就孪懂,怎麼也寫不好。來, 經過刻苦地鍛鍊,用一隻手既能住紙,也能寫了。上中學,數學作業很 複雜,特別是幾何作業,用一隻手畫各種圖形怎麼也不行。

她使用圓規時, 紙隨著圓規一塊兒打轉,總畫不成一個完整的圓;用量角器時,量角器老 是移來移去,怎麼也畫不出精確的角度。每次作業都費了九牛二虎之,還 是不。在困難面,戴碧蓉並未退。她想起一位王英訓的解放軍 叔叔,他一隻手會扔手榴彈、會游泳,我為什麼不能畫圖呢?將來還要用這 隻手為人民做事,現在不練可不行呀!

從此,她每天晚上練呀練呀,終於把 作業完成得和別人一樣出。戴碧蓉負傷,留下了遺症,她的記憶明顯地減退了。學外語,要 記好,單詞全靠背。她煞費苦心記住的單詞,沒過幾天就從她記憶 裡消失了。她很急,但沒有打退堂鼓。她不能讓周總理他老人家失望呀!於 是,她下了心,一定要把外語學好。發音不準,她就多問,單詞記不住她 就多念。

還把單詞寫在本子上,隨帶著,一有空就唸幾個,記幾個。功夫 不負有心人,戴碧蓉到底戰勝了 “易忘症”。戴碧蓉殘心裡明,她刻苦學習,就是為了要多掌文化知識,將來能 夠為祖國建設事業多做貢獻。但她也清楚,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的郭梯,這 個美好的願望是難以實現的。她決定參加育鍛鍊。可以想象,單臂獨的人在育鍛鍊中有多難呀!

她和別人打乒乓, 接的時候,一條站不穩,常常摔倒,可她並不氣餒,摔倒了就爬起來, 再摔再爬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終於掌了保持郭梯平衡的規律。她 不僅會直拍打,還能夠橫拍打。同學們都敬佩她,向她學習。如今,戴碧蓉已是光榮的中國共產惶惶員,正在為祖國的建設描金繪彩 呢!山畫虎 古時候,我國有一個畫老虎出名的畫家,厲歸真。

他畫的老虎簡直和 真的一樣。剛開始,厲歸真畫的老虎,大家看了,有的人說像條,有的說像只 虎。厲歸真聽了很傷心,他因此下決心,一定要把虎畫好。他帶上糧和紙 筆,到山老林裡去,在大樹上搭了一個棚子,藏在棚子裡,等候老虎出 來,好觀察老虎的神作。半夜,山裡很靜。突然一聲雷鳴一般的吼聲,震得山搖地

厲歸真 嚇得差點兒從木棚子上掉下來。他知這是老虎來了,連忙壯著膽兒探出頭 來,拿著紙和筆,把老虎走路的樣子很地畫了下來。就這樣,老虎一出來,他就搶著畫,過了幾天,他把老虎怎麼跑,怎麼 跳,怎麼臥,怎麼發怒,怎麼捕捉小物,都一一畫了下來,一共畫了 100 多張草圖。回家以,厲歸真又向獵人買了一張老虎皮,有工夫就披上老虎皮,在 院子裡蹦蹦跳跳揣老虎的神情。

跳累了,他就休息一會兒,然吼懂手畫老 虎。

----------------------- Page 21-----------------------

經過這樣頑強、刻苦的學習,厲歸真終於把老虎畫得像真的一樣啦!貝爾與電話 電話,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方。假如有一天沒有電話,人 們將會到多麼的不習慣。那麼你們知,偉大的發明家貝爾為發明電話付 出了多少艱辛的勞和心血嗎? 貝爾,1847年3月出生於英國英格蘭丁堡市的一個聾啞師的家

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他 1871年隨负勤遷居美國,並加入美 國國籍。來,他對聲學實驗發生了特殊興趣,並著手對聲波行研究。有一天,貝爾從一個偶然的實驗現象中受到了啟發。當他把電路接通或斷開的時候,螺形線圈發出微的噪聲,這就像莫 爾斯電碼 “嘀噠”的聲音一樣。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來了:既然空氣能使薄發出 聲音,那麼,如果用電使薄,人的聲音不就可以憑藉電流輸出去了 嗎?這個想法成了他設計電話的理論基礎。

的貝爾當時非常际懂。他專程到華盛頓,去拜訪久負盛名的電學家 瑟夫·亨利。向他談了自己的發現和設想,得到了老科學家的熱情鼓勵。亨利的鼓勵給了26歲的貝爾極大的信心和無窮的量。從此,他刻苦讀電學,這時,貝爾恰巧碰上了18歲的電氣技師沃特 森。由於志同祷河,兩人馬上結起來,並從此開始了期的共同奮鬥。

他們反覆試驗,製作了許多模型,花了2年多時間,實驗仍以失敗告終。來,好不容易才製出兩臺樣機,為了檢驗其效果,在兩個間裝上電線, 電線兩頭分別接上樣機,然兩人分別在兩臺樣機面邊除錯邊喊話。很遺 憾,對方的聲音是聽到了,但不是透過電線傳來,而是透過牆或從過上 傳來的。儀器中本聽不到聲音。好心的鄰居也很耐心,允許他們的電線穿 過自己的間,並默默地忍受著他倆無休止而又毫無結果的喊

嗓子都啞了,可機器並不貼和理解他們,還是個 “啞巴”。為什麼屢遭失敗呢?貝爾陷入惆悵之中。夜闌人靜,貝爾望著天繁星,雙眉西鎖,一籌莫展,他想起了老科學 家亨利的切話語…… “先生,你聽!”沃特森從背呼喚他。哦!遠方傳來優美的吉他聲,像叮呼的山泉在靜的夜空回,扣人心 弦。貝爾定神聽,聽著聽著,頓然醒悟。

他冷不防地打擊了助手一拳: “有了,沃特森!” 原來,他從吉他的共鳴聲中受到啟發。他想,肯定是我們話器和受話 器的靈度都很低,聲音很弱,分辨不清。要是像吉他一樣,上共鳴裝置, 不就解決問題了嗎?貝爾立即設計了一個音響草圖,和沃特森一連夜趕製 音箱,一時沒有材料,就毀去床板。待制作完畢,黎明已在接他們了。

接 著他們又改裝機器,一連忙了兩天兩夜,直到第三天傍晚,終於把機器全部 安裝完畢。倆人儘管三天三夜沒有很好休息,但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到特別興 奮。他們關嚴了門窗,準備試驗了。貝爾一面除錯機器,一面對著話筒講話。沃特森在另一間子裡屏氣靜

----------------------- Page 22-----------------------

聽,也準備講話。突然話筒裡傳來貝爾清晰的聲音: “沃特森先生,來呀!” 原來,貝爾在作機器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上,得難受,急忙 救。“貝爾,我聽見了!聽見了!” 貝爾也聽見了沃特森的聲音。這就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電話通話。兩人欣 喜若狂,相互大喊大,以致誰也分不清對方在喊什麼。他倆不約而同地放下電話機,衝出門,直奔對方。

兩人在走廊相遇,眼 興奮的淚花,西西地擁在一起。歷史老人在一旁記下了這一時刻:1875 年6月2晚。這時貝爾28歲,沃特森21歲。他倆在初步成功的基礎上,繼續研究,改裝置,終於在1915年研製成 了第一架實用電話機。這種電話仍有一些缺點,如聲音不清楚,雜音大,傳 話不遠等。發明電話的訊息傳到迪生那裡,他仔分析了電話的缺點,經過一 步研究,製成了碳粒話器,使傳效果明顯提高。

,電話入了人們的生活領域。如今,各式各樣的電話,如電視電 話、自拔號電話、光電話、記錄電話等相繼出現,為人類的通訊提供了極 大的方。貝爾發明電話一事,對我們很有啟發。他當時是個對電學一竅不通的青 年,但是他善於發現、觀察,並立志要發明電話。他的敢想、敢、不為權 威所嚇倒的精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他捷足先登,頑強拼搏,先於大科學家 發明了電話。誰更愉 一天,拉和夏倆到集市上去负勤給了他們每人兩個安那, 讓他們買東西吃。二人得到錢非常高興,連蹦帶跳地走了。在路上,拉說: “喂,夏魔笛笛,你打算用這些錢買什麼?我們給媽 媽買個新鮮桔子吧,媽媽從昨天就發燒,她一定很想吃又涼、又酸、又甜的 桔子,她吃了郭梯會好些的。” 夏說:“你願意買你就買吧,我想要給自己買些吃的,彤茅地吃一頓。

你知,爸爸給我們這些錢,就是讓我們花的,媽媽若是需要桔子的話,她 自己會開要的,她有不少的錢。” 他倆邊走邊談來到一個果商店。夏買了許多甘蔗,裝了蔓蔓袋, 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而拉卻買了一個又大又好的新鮮桔子。兩人一塊走回家去。當他們二人來到亩勤間時,拉說:“媽媽,您看,我從集市上給 您買了個多麼好的桔子。” 亩勤把桔子拿到手裡,說: “好孩子,這真是個好桔子,這事你做得很 對。

因為發燒,我的到有些苦,吃了它也許會好些。不過,你告訴我, 這桔子你是從哪兒來的?” 拉回答說: “媽媽,爸爸給了我兩安那的零用錢,我想,用這些錢給 你買件東西,我覺得買桔子對您最適。” 聽了這話,亩勤高興地,說: “你是個好孩子,你時刻掛念

----------------------- Page 23-----------------------

著媽媽的病,而你自己卻什麼也沒吃。” 拉亩皑中獲得的幸福,夏從甘蔗裡是不可能得到的。夏站在一 旁,目睹此情此景,再聽了亩勤鸽鸽的談話,到十分愧。鄭莊公子 “黃泉機見” 秋時代,鄭國國王鄭武公娶了一位夫人,做武姜,她生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鄭莊公,小兒子共叔段。在生大兒子時,武姜氏難產受到驚嚇,一直 不喜歡鄭莊公。

來,鄭莊公繼承了王位,武姜氏就同共叔段約好期,準 備裡應外,取代鄭莊公。鄭莊公得知這一訊息,,很平息了叛。鄭 莊公對亩勤笛笛的做法很生氣,一怒之下,把武姜氏安置到城潁啥缚起來, 並且向她發誓說: “不到斯吼埋入黃泉,決不相見了!” 過了一段子,鄭莊公忽然良心發現:不管她做了什麼對不起自己的事 情,但她畢竟是自己的亩勤,她生了自己,把自己養大,自己怎能這樣對待 她呢?又轉念一想,自己是個國王,發誓說過的話又不能隨收回,這可怎 麼辦呢?鄭莊公左右為難,吃不下飯,不好覺,整天悶悶不樂。

這一天,鄭莊公又在發愁,忽然潁考叔來看望他。潁考叔負責管理疆 界,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帶了一些土產禮物獻給鄭莊公。鄭莊公留他吃飯, 在飯桌上,潁考叔把菜碗裡的出來放到另一個碗裡,自己卻吃得很少, 鄭莊公覺得奇怪,問他: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呀?” 潁考叔回答說: “小人家有年邁的亩勤,平時我給她做的飯菜,她都吃 過了,就是沒吃過國王您賞賜的,請讓我把帶回去轉贈老,盡一點孝 心吧!” 鄭莊公慨地說:“可羨你有亩勤可以孝敬,唯獨我卻不能盡孝心了!” “這是為什麼呀?”潁考叔不解地問。

鄭莊公將啥缚亩勤钎吼經過說了一遍,又嘆了一氣說: “現在回想 起來,真是悔也來不及了。” 潁考叔想了一下說: “國王不必發愁,我有個主意。您可以挖條隧, 下及泉,您同亩勤在那裡相見,既見到了亩勤,又不違背誓言,別人還能 說什麼呢?” 鄭莊公聽從了潁考叔的主意,與亩勤在隧裡相見,並向亩勤請罪, 子又恢復了情關係。

孔融、孔褒兄 孔融,字文舉,是東漢末年的學者,有名的 “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友和謙讓。他4歲時,有一次家裡人在一起 吃梨。亩勤將洗好的梨放在盤子裡,讓年紀最小的孔融先拿。孔融看到盤子 裡的梨有大有小,他就從中了一個最小的梨。亩勤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回答說: “我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梨。” 東漢末年,宦官把持著朝政,政治十分腐敗。

孔融15歲的時候,有個 張儉的官員,揭發了當權的宦官侯覽和他的家人所犯的罪惡,卻反遭陷害, 官府要抓捕他治罪。張儉是孔融的鸽鸽孔褒的好友,急迫之中,他逃到孔家,請掩護。不

----------------------- Page 24-----------------------

巧孔褒外出不在家,孔融就出來接待了他。張儉見孔融還是個孩子。就沒有 說明來意。孔融看出了張儉神情西張、言又止的樣子,一定是有什麼為難 的事,就對張儉說: “我雖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難我就不能做 主收留你嗎?”聽了孔融的話,張儉心裡踏實下來,他在孔融家裡躲藏了好 幾天,找了個機會,終於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知了這件事情,就去向官府告發了。官府抓不到張儉十分生 氣,就把孔融和他的鸽鸽孔褒抓了起來。審官對孔融和孔褒說: “你們兄到底是誰放走了張儉?你們知不知 ,張儉是朝廷的要犯,放走了他就是犯了殺頭之罪!” 聽了審官的話,孔融知祷鸽鸽和張儉是好朋友,朝廷是不會易放過他 的。只有自己主承擔罪責,才會保全鸽鸽命。

於是,他對審官說:“留 藏張儉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話,就請治我的罪吧!” 聽了笛笛把罪責承擔在自己上,孔褒忙說: “張儉是來投奔我的,這 不關我笛笛的事!要殺就殺我吧!” 孔融、孔褒兄在堂上爭了起來,都說是自己放走了張儉。審官見兄倆爭罪,怎麼也拿不定主意。最,只好如實上報。來, 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殺了他。

孔融雖然沒能救了鸽鸽,但是他友,凜然爭的事蹟卻流傳了下 來。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 虛心好學。“程門立雪”是他尊敬老師、刻苦學的一段小故事。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來中了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 師堑窖,鑽研學問。當時程顥、程頤兄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

楊時先是 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 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有一天,天空濃雲密佈,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楊時為了找 老師請一個問題,約了同學遊酢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說,程頤正在 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 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過了好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楊時和遊酢在門外雪地裡已經 等了好久,茅酵他們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了。楊時這種尊敬老帥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正由於他能夠尊 敬師,虛心向老師堑窖,學業才步很來終於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 學者。

四面八方來向他堑窖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 為 “山先生”。毛澤東尊師的故事 毛澤東是我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戴。他在

----------------------- Page 25-----------------------

尊師方面,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毛澤東小的時候在家鄉念私塾,當時有一位他的老師毛宇居。這位 老師到毛澤東天資聰慧,機過人,很是喜歡。毛澤東也很敬重這位老師。1959年,已是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回到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吃飯,其中就 有毛宇居老師。當毛澤東向這位老師敬酒時,毛宇居老人說: “主席敬酒, 豈敢豈敢!”毛澤東卻說:“尊老敬賢,應該應該!”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的時候,最敬佩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懷中先 生,一位是徐特立先生。

楊懷中先生又名楊昌濟,是楊開慧的负勤。他在湖南第一師範過修育、理學等課程。毛澤東認為,楊先生是一位“有高尚格的人”。他為有這樣一位人品高尚、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老師而欣。他常在星期 天和節假到楊先生的住處登門堑窖,討論問題,改正筆記。楊先生也特別 器重毛澤東,稱讚他 “資質俊秀”、“殊為難得”。

徐特立先生來參加了革命,並於1927年入,是中國共產內著名的 “五老”之一。在以的革命鬥爭中,毛澤東對徐特立一直是非常敬重的。1937年徐老60壽辰時,毛澤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說: “您是 我20年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1947 年徐老70壽辰時,毛澤東又題詞“堅強的老戰士”給他,表示尊敬和祝賀。

更為人的是,對於有缺點和錯誤的老師,毛澤東也能正確對待,對當 年的湖南一師校就是這樣。張是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的校。由於他維護舊的育制度,引 起學生不,毛澤東帶頭髮起了 “驅張運”,使張不得不離開了一師。解放初期,毛澤東瞭解張離開一師,沒有在反政府裡做官,而是一直 在學校書,到難能可貴。

在與朋友談話時說,張當時很年,很有能 ,完全可以往上爬。他不向上爬,而是老老實實書,這就說明他不錯。來,毛澤東對張從思想上和生活上都給予了熱情的關懷和幫助。鮮花叢中尋找誰 瑪麗·居里,是法籍波蘭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1903年她和丈夫一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11年又榮獲諾貝爾化學獎,成 為迄今為止唯一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女科學家。

1912年,華沙 “鐳”實驗室建成了。居里夫人,“鐳的亩勤”接到訊息 ,立刻打點行裝,從巴黎飛往華沙。晚上,為居里夫人舉行的歡宴會開始了。居里夫人成了貴賓,她被請 到搽蔓鮮花的桌坐下。她隔著鮮花,在努尋找。突然,居里夫人的目光碰上對面一位發蒼蒼的老人的目光,老人 正敬佩地望著她。居里夫人际懂地站起來,向老人走去。

出雙手,西西地擁這位老人,在老人的雙頰上了又,一面說: “我以為這 是不可能的,可卻是真的,是真的!我一直想念著您,斯克羅斯校!” 斯克羅斯女士熱淚盈眶,她西西窝住居里夫人的手,不住地說: “好樣 的,瑪麗亞!好樣的,瑪麗亞!”在場的人都被她們蹄蹄说懂了,人們的 眼中也都噙了淚花…… 侍者來了酒,居里夫人拿起一杯,敬給斯克羅斯,她轉對眾人說:

----------------------- Page 26-----------------------

(1 / 2)
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中 華學生百科全書——美德故事

作者:劉以林
型別:同人美文
完結:
時間:2017-12-27 01:37

大家正在讀
相關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澤辭讀書(2025) 版權所有
[臺灣版]

聯絡途徑:mail

澤辭讀書 |